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,久久精品日本视频,玖玖爱在线视频精品,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

首頁 武岡文學 從袁了凡的偶遇說起

從袁了凡的偶遇說起

原創(chuàng) 金手指 2024-11-28 18:40

從袁了凡的偶遇說起

袁黃(1533年-1606年)是明代思想家,萬歷年間進士,浙江嘉興府嘉善縣魏塘鎮(zhèn)人,初號學海,因著有《了凡四訓》,影響深遠,后人常以其號“了凡”稱之,晚年辭官后曾隱居吳江蘆墟趙田村,故亦作吳江人。

袁黃在《了凡四訓》一書中記述了他年少之時在慈云寺經(jīng)歷,“遇一老者,修髯偉貌,飄飄若仙,余敬禮之。語余曰:“子仕路中人也,明年即進學,何不讀書?” 他問悉老者情況,知其姓孔,來自云南,帶回家中告訴母親。

“孔為余起數(shù):縣考童生,當十四名;府考七十一名,提學考第九名。明年赴考,三處名數(shù)皆合。復為卜終身休咎,言:某年考第幾名,某年當補廩,某年當貢,貢后某年,當選四川一大尹,在任三年半,即宜告歸。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,當終于正寢,惜無子。余備錄而謹記之?!?/span>

巧合的是,此后的二十年,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進行著,甚至考第幾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確地應驗,這讓他篤信了宿命論,認為“榮辱生死,皆有定數(shù)”。好在后來他遇到云谷禪師,二人“對坐一室”,徹夜而談,終使了凡醒悟,懂得“命由我作,福自己求”的道理,知道了如何可以改變命運,他說:“吾于是而知,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,乃圣賢之言;若謂禍福惟天所命,則世俗之論矣。”也就是說,道德仁義自己可以力求,功名富貴也可以自己求得,要相信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而不是聽命于天,聽命于他人。從此,袁了凡的人生信念發(fā)生了根本改變,從篤信宿命論轉(zhuǎn)到信仰命由我造、福善禍淫的人生觀。

我也曾有過與袁黃所記述的相似經(jīng)歷,盡管所聽、所見、所驗都是親歷, 終因所經(jīng)之事過于不可想象,難以讓人相信與理解,因此從不與人提及,亦不作日記,久而久之,此事便忘了。近日看了《了凡四訓》,有了前面的佐證,我才有勇氣和信心追述那段故事。

大約在2015年春夏間,當時,我在教育局任職,因不再負責學校安全工作,去學校機會不多,大概受獅山鎮(zhèn)教育局徐督學邀請,調(diào)研博雅學校。在學校二樓的校長室,巧遇已退休的廣州海珠區(qū)教育局一退休局長,如何稱呼,已不記得了,按當時的社交習慣,姑且稱之為“某局”吧。因為大家都是初次見面,剛一開始,場面有些冷清,大概在無聊中,有人說某局能掐會算,“只要你任意說出一個數(shù),就能算出這個人身上帶有多少的現(xiàn)金”,“但先申明,誤差在正負20元之內(nèi)?!蹦尘盅a充說。此話一出,語驚四座,為驗證真假,大家逐一報數(shù)。第一個報數(shù)的是徐督學,他報了一個數(shù),某局經(jīng)過約兩分鐘的測算,算定徐身上有1180元,這個數(shù)我記的很清楚,現(xiàn)場徐將身上隨身所有零錢以及錢包的錢清理后擺放在茶幾上,經(jīng)過清點,1190元,測算與實際相差10元,按照事先說定,應算作準確,結(jié)論一出,現(xiàn)場熱鬧起來,無不驚嘆世事之神奇。第二個報數(shù)的是陳校長,他報什么數(shù)記不清楚了,但經(jīng)某局測定后,與實際金額分毫不差。我第三個報數(shù),大概報了一個25,他說我身上有80元,我把錢包拿出一看,4張20元。此后經(jīng)過幾輪報數(shù)與預測,對1000以內(nèi)的數(shù)值,都準確無誤,唯獨第一次相差10元。從后來的聊天中知道,他還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隨意報數(shù),便可測算這個人身體疾病,經(jīng)過現(xiàn)場四人試驗,所有的預測全部得到驗證。

在那場巧遇中,我對于“某局”神算的驚奇久久不能平伏,此后一段時間,我甚至常常懷疑自己所學所為,覺得自己學問的渺小,并且與袁黃一樣對人生的意義與進取感到渺茫。如果一切可以預知,如果一切皆已預定,我個人的努力又價值幾何?如果沒有看到500年前袁黃老先生少年的境遇,我始終會對2015年春夏間的所見“保持合理懷疑”,因為我的血液中流動的是100%唯物主義,正是前后500年的一場印證,讓我徹底放棄了思想上的抵抗,好在后來我又讀到了了凡的改命之法,正如了凡后來遇到了云谷禪師。由此,我更應該或者說更愿意相信,人生有命亦不由。如果一切都是定數(shù),一切不可更改,是不是要讓所有人放棄努力?是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善心與善行?如果這樣,這將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,那一定不是人類的理想。好在不是!袁黃把自己的畢生經(jīng)歷記錄于《了凡四訓》,告誡后人,人的命運可以改變,其關(guān)鍵在于多做善事積累福報,在于自身的修為,“積善之家必有余慶,積惡之家必有余殃”?!读朔菜挠枴分饕獜摹傲⒚畬W”、“改過之法”、“積善之方”、“謙德之效”四個方面講解為人要懂得改變自己命運,不僅勸人積德行善,還區(qū)別于其他佛學思想,不求來世福報,而是今生行善即可有求必應,以親身經(jīng)歷教導后人“積善”為“改命”之法。袁了凡一直沒有子女,就繼續(xù)發(fā)起求子之愿,許愿行三千善事,辛巳年就生下了兒子天啟,再發(fā)求中進士之愿,許行善事一萬條。于丙戌年再次遂愿,中了進士,授寶砥縣長。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,在努力行善改命后,完全改變了,連壽命也延長至七十四歲而終。

袁了凡作為功過格的提倡者和力行者,以記“功過格”的方法,“隱惡揚善”、“遷善改過”,進行道德自律,規(guī)范自己的行為,達到自我修養(yǎng)、改變命運、完善人生的目的,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。

注釋:

1、縣試:亦稱縣考。清代由各縣縣官主持的考試。試期多在二月。要取得入學資格的士子,向本縣禮房報名,填寫姓名、籍貫、年歲、三代履歷,并取得本縣廩生保結(jié),保其無冒籍、匿喪、頂替、假捏姓名、身家清白、非優(yōu)倡皂隸之子孫,方準應考。約試五場,各場分別試四書文(八股文)、試帖詩、經(jīng)論、律賦等。事實上第一場錄取后即具備參加上級府試的資格。以下各場續(xù)考與否,聽憑自愿。

商衍鎏《清代科舉考試述錄》第一章第一節(jié):“順治時,縣、府試取額有定,照入學名數(shù),縣考取二倍、府考取一倍,以送院考??滴跞拍?,令府、州、縣考取童生不必限數(shù),倘濫送由學政參覆?!?/span>

2、科舉制度:中國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。他淵源于漢朝,創(chuàng)始于隋朝,確立于唐朝,完備于宋朝,興盛于明、清兩朝,廢除于清朝末年,歷經(jīng)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。根據(jù)史書記載,從隋朝大業(yè)元年(605)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(1905)正式廢除,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年。

3、積善之法:第一、與人為善;第二、愛敬存心;第三、成人之美;第四、勸人為善;第五、救人危急;第六、興建大利;第七、舍財作福;第八、護持佛法;第九、敬重師長;第十、愛惜物命。


閱讀 707 修改于2024-12-04 11
分享到:
評論列表
暫無評論,期待您的精彩留言
發(fā)表評論

已輸入0/200 個字!

關(guān)注武岡人網(wǎng)
返回頂部